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河梁歌 先秦 · 无名氏
 押阳韵
《吴越春秋》曰:句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句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车。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曰:
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吴越春秋》十。《诗纪前集》二。○逯案。《吴越春秋》原注云。案《史记》年表。句践二十五年。是为秦厉共公六年。此书为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非也。由句践二十五年上距秦桓公之卒。盖一百有六年矣。桓公当作厉共公云云。《诗纪》即据此直改秦厉公。○逯案。《吴越春秋》。后汉时短书小说。本不注意年限。勿庸为之改正。今仍照原文作秦桓公。)
琴女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八部
燕丹子曰:荆轲秦王。右手执匕首。左手把其袖。秦王曰:乞听琴声而死。琴女奏曲云云。王从其计。不解。故及于难。
罗縠单衣。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可负而拔(《类聚》作伏。○燕丹子下。《类聚》八十五。《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太子篇。意林二。《御览》三百四十四。《御览》五百七十七引《史记》。《诗纪前集》四。又《书钞》百二十八引绝一韵。又《御览》七百一引三秦记引三尺罗衣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越二句。与本辞异。)
泗上谣 先秦 · 无名氏
 押霁韵
《水经注》曰: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见于泗水始皇大喜。使数千人入水系而行。未出。龙齿啮断其系。故泗上为之谣曰:
称乐太早绝鼎系(○《水经注》泗水注。《诗纪前集》三。)
石潭急峡 宋 · 饶鲁
两山夹石湍风急,势吼春雷鬼神泣。
行人登舟不敢渡,疑有毒龙深处蛰。
崄巇彷佛若霅川,又如三峡倾潺湲。
水窍恐是神禹凿,石骨未遇秦皇鞭。
飞流溅沫弄寒玉,赴壑奔滩势何速。
直须流入镜湖心,如遇平夷舟免覆。
垂杨覆阴沙岸高,将军唤渡多英豪。
中流击楫祖逖,当清宇宙无辞劳。
献书秦王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梁者,山东之要也。
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
击其首,其尾救;
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梁王,天下之中身也。
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
山东见亡必恐,恐必大合。
山东尚强,臣见秦之必大忧,可立而待也。
臣窃为大王计,不如南出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广大,国可富,兵可强,主可尊。
王不闻汤之伐桀乎?
试之弱密须氏,以为武教,得密须氏而汤之服桀矣。
秦国山东为雠,不先以弱为武教,兵必大挫,国必大忧(《战国策》二十五)
遗谶 其二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论衡·实知》:「孔子将死,遗谶书。」又《古微书》引《春秋演孔图》云:「驱除名,颠倒吾衣裳,坐吾曲床,滥长九州灭六王,至于沙丘亡。」)
长城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四部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秦人洞甲辰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九
秦皇虎视埽六合,六雄俛首皆称臣。
既班诏书壹度量,尽销锋虡坑儒绅。
岂知乱萌有先见,携儿挈妇称避秦。
岩居不止楚三户,本俗尚是周遗民。
当时丞相非臣斯,小篆未出况八分。
山中俎豆尚周制,当有六经真古文。
后来陈农不及采,矧彼嬴燄何由焚。
惜哉渔父不识字,忘溪远近空逡循。
郡国屋壁既难恃,大航头书来乱真。
南阳高士志尤阻,柴桑隐者诗徒新。
溪水萦纡三百里,桃花开落几千春。
我知难免洞中笑,终古纷纷皆外人。
琉黎厂火神庙肆因冗不得游十八日始至庙肆散矣乃得蓬心先生画一轴兼有陆筱饮汪韩门题句次韵志喜丙午 清 · 何绍基
 押阳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二
新年庙肆百物萃,奔凑士庶来侯王。
就中画㡧积成阜,真赝杂糅齐短长。
楮缣滥把丹墨染,题躞更矜瑜锦装。
惜哉百嫫不一靓,俗眼自眯尘沙黄。
我来后时庙肆寝,狐兔埽尽千围场
意行目涉睹此画,街前疑立头屡昂。
追思蓬樵下笔始,纸上先有烟云苍。
万形涵茹入静妙,含毫一笑天茫茫。
水回山转不及住,拙哉鞭石劳秦皇
携归越宿再展视,初暾茜艳升榑桑。
数声欸乃起何处,怀乡望远增仿偟。
门前车马寂无影,㝱落樵径攀渔床蓬心先生画大都皆吾乡潇湘景也。)
燕昭王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
秦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
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
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
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
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
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
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
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
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
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
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
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
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
以不信秦王也。
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
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
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
韩、魏不听,则秦伐之;
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熟敢不听?
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
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
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
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
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
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
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
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图危;
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
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
秦王闻若说也。
必如刺心。
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
秦伐齐必矣。
夫取秦,上交也;
伐齐,正利也;
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一十九,又见《史记。苏秦传》)
遗秦相穰侯魏冉 战国齐国 · 田文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吾闻秦欲以吕礼收齐,齐,天下之强国也,子必轻矣。
齐、秦相取以临三晋,吕礼必并相矣,是子通齐以重吕礼也。
若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子必深矣。
子不如劝秦王伐齐,齐破,吾请以所得封子。
齐破,秦畏晋之强,秦必重子以取晋,晋国弊于齐而畏秦,晋必重子以取秦,是子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是子破齐定封,秦晋交重子。
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史记。孟尝君传》)
献书秦王 战国赵国 · 谅毅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大王广地宁邑,储侯皆贺。
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
若使有罪,愿得请之(《战国策》二十一)
骊山怀古 其五 唐 · 李郢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当时事事笑秦皇,今日追思倍可伤。
珠玉影摇千树冷,绮罗风动满川香。
虽名金殿长生字,误说茅山不死方。
独向逝波无问处,古槐花落路茫茫。
题射潮图 清 · 李锴
钱唐之水水波恶,百丈惊潮天上落。
太阴薄日群动栖,元气吹空万灵作。
治功伯禹称至神,会稽合瑞狂澜驯。
祖龙威力噬天下,上游慑气犹逡巡。
江东贾贩飞金镞,乃使江潮一朝伏。
河中有虎飞食人,关弓却射龙蛇族。
上书秦王 战国末韩国 · 韩非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韩事秦三十馀年,出则为捍蔽,入则为席荐
秦特出锐师取韩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
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
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
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
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
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
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
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
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韩之心也。
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
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今贱臣之进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
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
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
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
故曰:「兵者,凶器也」。
不可不审用也。
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
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
韩、秦强弱,在今年耳。
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
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
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
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
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从者闻焉,不可悔也(《韩非子。存韩》。案下文云「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之未可举,下「臣斯」,明此篇是书。)
丞相御史议帝号 战国末至秦 · 始皇帝
 出处:全秦文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
己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魏王始约服入秦,己而与韩赵谋袭秦,兵吏诛,破之。
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除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
王绾等议帝号 战国末至秦 · 始皇帝
 出处:全秦文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史记。秦始皇本纪》)
石门刻石 秦 · 李斯
四言诗 出处:全秦文
(上脱九句,此颂三句为韵。)遂兴师旅,诛灭无道,为逆灭息。
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
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地执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集解》徐广曰:「久,一作分。」)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史记·秦始皇纪》)
绎山刻石 秦 · 李斯
 出处:全秦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庙,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陁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𤉣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
制曰:「可」!
按:徐铉重摹《绎山碑》拓本。案秦刻石三句为韵,唯《琅邪台》二句为韵,皆李斯之辞。张守节言《会稽碑》文及书皆李斯狱中上书言:「更刻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其显据也。此文《史记》不载。
诸儒生议封禅 秦 · 阙名
 出处:全秦文
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
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史记·封禅书》,始皇即帝位三年,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请儒生或议。」又见《汉书·郊祀志》上)